近些年,關于石油枯竭的話題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,主要根據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馬里恩·金·哈伯特繪制了一個鐘形曲線,根據該曲線顯示:2020年全球石油年產量處于峰值,未來石油將會越來越少,越來越貴。
石油作為地球上常見的燃料,主要是烷烴、環(huán)烷烴、芳香烴的混合物,也就是有機物,其中含碳量極其高。目前,世界的石油稀缺和單價,是否能證明全球石油的走向枯竭呢?
石油貴和稀缺,能否證明石油將枯竭?
石油作為地球上常見的能源,也是地球碳循環(huán)的一部分,只要地球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仍然在,石油就的碳循環(huán)就應該存在,根據這一理論,石油枯竭的可能性非常地小。
但是,石油作為地球上現存的化石能源,它的形成周期相對較長并且非常地復雜,過度開采甚至可能導致局部出現石油枯竭現象,但是這并不代表地球的石油已經枯竭。
因為石油在地下儲存是非常豐富的,有深有淺,比如在中東地區(qū),石油可以非常輕松地獲取到,而在我國一些地區(qū)的頁巖油,需要更多高科技設備才能進行開采,開采難度大。
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分析,同樣地開采一桶油,使用技術越低,成本也就越低,采用技術越復雜,其價格越高。如果石油價格低于石油開采價格,這將是一個賠本的買賣,得不償失,因此沒有必要開采。
為了穩(wěn)住市場能源的價格,不少國家已經開展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(fā),目的就是為了擺脫對石油的挾持。
有什么能源可以取代石油
目前我國已經開發(fā)諸多新型可再生能源,除大家耳熟能詳的風能和太陽能外,生物燃料、可燃冰等都有望成為替代石油的“潛力股”。
生物燃料:生物燃料是以生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、液體或氣體燃料,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。生物質主要指薪柴、農林作物、農作物殘渣、動物糞便等。據統(tǒng)計,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產的生物燃料量,相當于目前人類每年消耗礦物能的20倍。
目前生產生物燃料大多使用的是糧食,如玉米、大豆、油菜籽、甘蔗等,將柴油和從這些作物中提取的酯混合就制成所謂的“生物柴油”,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。
菲律賓與美國合作開發(fā)出一種以椰子油為主要成分的“生物柴油”,在減少環(huán)境污染和改進發(fā)動機性能方面都有明顯成效。
可燃冰:可燃冰我國儲量全球第一,主要存在于深海陸坡和陸隆的淺部沉積層內,上個世紀60年代在北極氣田的永久凍土下被發(fā)現。
可燃冰的學名為“天然氣水合物”,是在一定溫壓條件下,由水與甲烷結合形成的一種外觀似冰的白色結晶固體。
因可燃冰對形成的溫度、壓力條件要求非常高,一旦發(fā)生變化,可燃冰又會自動分解成天然氣和水。
據統(tǒng)計,1立方米可燃冰約可分解164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,可燃冰的“冰塊”里甲烷占80%~99.9%,可直接點燃,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,污染比煤、石油要小得多,是一種燃燒值高、清潔無污染的新型能源。
但是由于其開采和儲存對技術要求非常高,2020年3月26日,我國可燃冰的第二輪試采取得圓滿的成果,國家計劃在2030年將可燃冰推向商業(yè)試采階段。
總之,不論未來石油是否會枯竭,我國對新型能源的開發(fā)將不會止步,石油目前對人類的威脅將會巨大,一方面是石油燃燒釋放的溫室氣體,導致全球加重溫室效應;另一方面,人類過度依賴石油,將會限制全世界的發(fā)展。